当瑞典萨博公司的工程师为 CB-90 突击艇调试发动机时,他们或许没料到这款铝制快艇会成为搅动东海局势的关键棋子。日本媒体最新披露,防卫省正与瑞典谈判引进该型突击艇,计划部署在所谓 "南西群岛"—— 这个地理概念的最南端,正是中国钓鱼岛。
一、45 节的 "海上闪电":从波罗的海到东海的杀器迁移
CB-90 突击艇的可怕之处,藏在其 45 节的最高航速里 —— 这相当于每小时 83 公里,比日本现役 AAV-7 两栖装甲车快 3 倍。在钓鱼岛周边海域,这种速度意味着从宫古岛出发,90 分钟就能抵达钓鱼岛海域。更棘手的是其 18 人的运载量,恰好适配日本特种登船部队的作战编制,配合船首坡道设计,士兵 30 秒内就能完成抢滩。
瑞典为推销这款装备,特意强调其 "波罗的海基因":铝制艇体抗腐蚀、吃水仅 1.2 米,能在珊瑚礁密布的钓鱼岛近岸自由穿梭。这恰好弥补了日本现有装备的短板 ——AAV-7 装甲车在浅滩易搁浅,高速充气艇又缺乏防护。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早已用实战证明:在波斯湾的岛屿突袭中,CB-90 能在敌方察觉前完成 "抵近 - 登陆 - 撤离" 全流程。
二、借船出海的野心:日本两栖部队的 "补课计划"
日本水上机动团的作战地图上,CB-90 的部署位置被红圈重点标注。这个 2021 年才成立的部队,正通过 "装备三连跳" 构建夺岛能力:先列装 AAV-7 解决 "能登陆" 问题,再引进美制 "鱼鹰" 解决 "能投送" 问题,现在要靠 CB-90 解决 "能突袭" 问题。
防卫省的评估报告显示,钓鱼岛周边 200 多个无人岛中,有 37 个适合作为 CB-90 的隐蔽据点。这些岛屿往往只有足球场大小,却能让突击艇在卫星侦察间隙完成补给。更值得警惕的是瑞典提出的 "技术转移" 方案 —— 在日本本土生产意味着战时可快速扩产,而东南亚市场的共同开发,则暗含着让 CB-90 成为 "岛链标配" 的企图。
三、北欧小国的战略投机:从电缆风波到军售棋局
瑞典此时递出橄榄枝,绝非单纯的商业行为。去年无故扣押中国 "伊鹏 3 号" 货船的闹剧尚未平息,萨博公司就主动提出 "愿为日本岛屿防御提供全套解决方案"。这种政治与商业的捆绑,在北约东扩背景下更显意味深长 —— 通过武装日本,瑞典既能拓展军工市场,又能向美国表忠心。
但地理常识给这场交易泼了冷水:波罗的海年均浪高 1.2 米,而钓鱼岛海域夏季台风频发,浪高常达 3 米以上。中国海警船的高压水炮测试显示,CB-90 的铝制艇体在强冲击下可能出现结构性损伤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在永兴岛部署的 YLC-8E 反隐身雷达,可在 200 公里外追踪高速小型目标,让 "隐蔽突袭" 沦为空谈。
四、东海不是波罗的海:攻防态势早已逆转
日本似乎忘了,中国海警已列装全球最大的万吨级执法船,其 30 毫米舰炮的射程覆盖 CB-90 的所有突击航线。在钓鱼岛 12 海里范围内,中国海空力量实现常态化巡逻,形成 "发现即驱离" 的快速反应链。去年日本渔船试图靠近钓鱼岛时,中国海警船在 15 分钟内就完成拦截,这个速度远超 CB-90 的突击准备时间。
瑞典萨博公司的宣传册里,刻意隐去了 CB-90 的致命缺陷:没有装甲防护、缺乏远程打击能力,更无法对抗体系化防御。在现代海战体系中,单型装备的优势早已被全域感知能力瓦解。就像山本特工队的钢盔再先进,也挡不住李云龙的意大利炮 —— 历史早已证明,任何试图染指中国领土的图谋,最终都只会沦为笑谈。
行业领先的股票配资平台,十大正规配资平台,1万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